2007年5月28日 星期一

A02.不老身心《二》

七.儘管我們看起來是分開的個體,其實我們統籌宇宙的智慧息息相關●嚴格地說,你周邊的環境其實就是你身體的延伸.你吸一口氣,可能就吸入了昨天中國大陸某個人呼吸出的幾千萬個原子.
●古印度聖者:小世界猶如大宇宙,原子世界,人體猶如天體,人類的心智猶如宇宙的智慧,這些不是充滿神祕色彩的教條,而是能夠將意識從分離移走,轉而認同合一的親身體驗.在合一的意識層次內,外在人.事.物都變成你身體的一部分.
●能夠體驗出合而為一的境界,對避免老化有極大的助益,因為當你和身體的延伸之間有和諧的互動時,你會覺得快樂.健康.年輕.
●[害怕源於分離]古印度聖哲的這句名話一針見血地點出人,衰老的原因,若將自己視為一個分離的個體,便會在自身與外界之間製造出混亂..失序的現象,與他人為敵,破壞四周的環境.
●死亡分離的最終階段,隱隱透露著一個恐懼的未知,而改變的憧憬應為生活的一部分,卻被詮釋為失去,因為人在面對改變時,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恐懼與失落感.
●和諧之中不應該有暴力,一個身心合一的人不會天真地想要去控制的事物.他們會學習去接受它們這樣做並非被動,而是真正感受到身心的平和及規律.
●現化聖哲克里希那穆提活到九十歲時仍然耳聰目明,活力不減,我曾經目睹他輕易地跳上講台的台階,那年他八十五歲.一位認識他多年的婦人告訴我:[從他身上學一件事-一個人可以絲毫不帶暴戾之氣.]
●傳統精神的要求是化分隔為合一,化暴戾為平和.一位印度教弟子問他的師父:[難道我們不是生存在相同的客觀世界裏嗎?]師父回答:「沒錯,只不過你看到自己活在世界上,而我看到世界活在我心中。」,這點些微的差距形成了自由與束縛的分野.
●我們視自己為分離孤立的個體而產生的心靈紊亂,束縛了我們自己.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A型個性中常被人驅使、受挫的行為模式,不斷感受到最後期限的壓力,無法放鬆自己去接納或認同。這種人經常將過去的傷痛隱藏在心中,慢慢積壓成憤怒的情緒,反射到外面便轉變成敵意、不耐煩、抱怨及無名的恐慌,老是想控制別人,一點點壓力就會反應過度,不是挑剔別人,就是苛責自己。這種A型個性的人,特殊是在商場上,老是以為自己是嬴家,實際上,他的工作效率很低,當挫折不斷累積時,反應到他的身體,便會產生許多混亂、失調的現象,例如膽固醇和血清升高,心臟易受不必要的情緒刺激,嚴重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等致命疾病的發生率
●A型人格是身心協調不良的一個極端例子。來自四周環境壓力的了多寡和年齡變化的快慢有宜直接的關係,然而真正使我們變化老的原因不是壓力本身,而是感受到壓力。
●凡是不將外在世界視為一種威脅的人,便能和四處環境共存,不受緊張壓力的侵襲。若你想要經驗一個不會衰老的世界,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培養「世界即是你」的觀念。
八.時間並非絕對,萬物的內在是永恆的,而我們稱為「時間」的東西是量化之後的永恆●雖然我們的身體以及整個物質世界,都不斷在變化,但其本質卻比這又改變的過程還要難以捉摸。
●時間和空間並不是我們現在所了解的樣子,可是一般理性的頭腦卻幾乎不可能問出這樣的問題:「比時間還早是什麼東西?」「什麼東西比空間還大?」,即使是愛因斯坦,當他還是一個年輕的物理學家,第一次提出量子學說時,所抱持的觀念依舊是牛頓的傳統理論,也就是說,他當時也相信宇宙存在於一種穩定不變的狀態-時間與空間是永恆不變的常數,從未誕生,也不滅亡。
●這種宇宙恆常的說法,和我們五官感所感想覺的結果相吻合,你看不到時間變快或變慢,雖然愛因斯坦證明了時間的確會變快,也會變慢。同樣的,你也感覺不到空間擴大或縮小,雖然這也宇宙周期性變化的一部分。更進一步,若想像出時間與空間所誕生的那個無次元的地方,你的感官需要做很大幅度的調整。我們必須接受這個調整,因為一定來自於某個「無時間」的起源地-我們人也是一樣。
●因為你的身體充滿了變化,所以覺得自己存在於時間當中。變化必須歷經連續或流程,而連續的東西必須有前與後的次序-這口氣之前就是上一口氣,這次心跳之後就是下個心跳。但是如果你有時間和儀器,你可以把某人一生當中所有的心跳做成心電圖,印出來之後年把它拿在手中,這樣不就等於把過去、現在及未來同時集合在一個地點嗎?你可以倒過來看,由後往前看,也可以把它對摺,那麼最後一次心跳不就是和最後一次心跳彼此相鄰了嗎?
●正在量子物理學解釋大自然中最基本的空間/時間運作的一種模擬。當兩個粒子交換能量狀態時,它們可以隨意地移向過去和未來,以前發生的事可見被未來的能量活動所改變。
●唯一僅存的絕對物就是無始無終的永恆了。那我們所感覺到的秒、分、時、日、年也是這個大 實體分出來的微粒,要如何分割這「永恆」,就憑個你自己去感覺、去決定了。
●一旦你將注意力在「過去」或「未來」,你就等於在時間的領域裏經驗「老化」。
●有位外表比實行年齡年輕甚多的印度大師解釋這個道理,他說;「大多數人都將他們的生命花在 過去或是未來的時間裏,但是我的生活總是專注於現在。」當你專心在地活在「現在」裏,你的  ●生命會比較踏實,因為過去和未來無法侵犯你目前的生活。
●此時此刻那有過去?哪裏有未來?僅僅只有現在這一剎那才是真實,過去和未來只是心理主觀的投射。
●如果你能脫離這種主觀投射的禁錮,試著不要留戀過去,也不要掌握未來,那麼你將會看到一個全新的寬廣空間出現在你眼前-也就是說,你的身心將經歷一個長生不老、青春永駐的嶄新境界。
●能夠辨識體認「無時間藩籬限制」的境界,這種能力相當重要,否則便難逃脫時間必然會帶來的頹圯與衰老。
●時間完全是感覺的,你心裏感覺有時間存在,時間才會在。
●你可以學習用意志力將知覺帶入無知的世界裏,冥想就是這種學習過程中最常用的一種技巧。
●藉由冥想,原來正在活動的腦子會回歸到「根源」,就像瞬間萬變的宇宙太空也是來自一個能夠超越任何變化的「根源」。你的腦會由此看來知覺的層次超越思想、感覺、七情六慾、記憶等過程。冥想是一種深刻的個人經驗,當人處於超越時間、知覺的狀態下,會油然升起一種滿足的感覺,安定與充實感代替了多變、失落和衰老的自覺,無窮與無限的寬廣空間隨處可見。一旦將這種經驗落實到生活中,害怕會改變的這種情緒會消失殆盡,所謂的秒、時、日、年等這些單位也變得次要,保握每一個現在的時刻才是當務之急。
●研究結果卻發現冥想者的生理狀態也起了一定程度的變化,許多受試者的呼吸趨緩,氧氣消耗量減少,新陳代謝速率降低,甚至於因壓力而產生的賀爾蒙失調「也就是眾所周知加速老化的原因」也逆轉回復正常。這種生理變化不但減緩老化的過程。結果顯示他們的生理年齡比實際年齡平均年輕五至十二歲。
●在這項長達二十年的研究中,最令人可思議的發現是,老化本身的生理過程無需特別操縱,單靠知覺便能達到生理的老化。
●換句話說,冥想改變了對時間的知覺,以量子的觀點來說,只要讓心理相信時間沒有改變生理的力量,那麼類似心跳、賀爾蒙分泌這種原本被認為存在於空間/時間中物理現象,便能夠不因時間而改變其功能。
●這所提到的新理論架構正是要告訴我們,時間有很多層次,而這些層次都存在於我們的知覺意識當中。
九、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超越各種變化-也就是變化的世界裏,有這樣的體驗,才能將變化掌控在我們手中。●目前,我們能維持的生理機能似乎都受制於時間,然而,誠如剛剛所提到的事實,時間是知覺的產物。
●你其實可以擁有與現在完全不同-不朽不腐的生理機能,這可與無變化的身體體驗互相輝映。
「無變化」狀態當然無法直接得自以「變化」狀態,而是調整自己的知覺,從「有時間限制」轉變到「無時間」的意識層次。
●這種轉變的過程有許多階段,例如,當你面臨工作上極大的時間壓力時,你的身體對這個壓力的反應並非毫無自主能力;有些人將時間壓力轉變成激發創造力和原動力,而獲致成功,但有些人卻被時間的壓力擊垮,完全沒有激勵的力量,只感受到壓力所帶來的沈重負荷與焦慮。
●夠能將時間壓力化為創造力的人,其實並不視時間壓力為一種壓力,至少他將部分壓力昇華了。
●最重要的是,你必須相信「受時間控制」的心理生理反應過程是可以重新調整的,有一個簡單的譬喻可以說明這項事實,你的身體就是腦與細胞之間往返傳遞的訊息網路圖,負責架設這些訊息網路的神經系統就好像是軟體設備,而無數的賀爾蒙、神經傳送素及其他傳送分子便是輸入物,所長這些東西構成身體的程式,可是程式設計者又在哪裏?我們看不見他,可是他必定存在。每一秒鐘你的身心系統要做上千個決定,好讓你的生理機能調節適應生命的需要。
●英國小說家赫胥黎曾經說:「經驗是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,而是指你如何去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。」
●我的記憶總是能被那位「程式設計師」尋獲,他超乎記憶之上,總是靜靜地在一旁觀察我的生活。
●清早醒來,意識在尚未恢復到尋常的舊有秩序之前,總有一刻心靈特別清明的時侯,你就是你自己,不特別快樂,也不特別悲傷,不尊也不卑,不老也不年輕。
●這個「我」的身份是改變之後的「產品」,另一個不受時間改變的「我」隨時會醒來,這個永不改變的「我」,印度古聖哲稱之為「自我」,是凡所長生活經驗真正的參考點,其他的參考點都會改變、褪色、甚至消失,其他的那些「我」都認同了痛苦或喜悅,貧窮或富有,快樂或悲傷,年輕或年老-每一種都與時間息息相關。在我們統合的知覺中,世界可以解釋為精神的流動,而我們的目標便與「精神自我」建立親密的關羽,親密到能夠經驗、理解「永遠不老」的身手境界。
十、我們不是衰老、疾病。死亡的受害者,而是能夠洞察這些現象背後的真相,且具有免疫能力的先知。●新的理論架構說,生命的控制權在學意識,前面所提到的各種例子-可以壓抑生激素分泌的小孩,考試緊張時白血球間素會降低的醫護院學生,以及可以隨意控制心跳速度的瑜珈修行者,都一再證明,人的基本生理機能與心理狀態會相互感應。
●發生在我們細胞內的億萬種變化,只不過生命的外觀,在這些變化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先知的角色,就是意識與知覺。
●古代表哲人所說的「自我」相當於現代刎理名詞中的「意會的連續」,而所謂的「統合意識」狀態也就是當意識很完整時,一個人可以完全洞悉他自己,不戴面具,沒有任何幻覺、罅隙與破綻的完整自我。
●由於我們無法維持意識的永久連續,於是總會出現式多或少的罅隙,我們的身體便漸漸大規模地失去控制,導致生病、衰老、死亡。占這些現象只有在支離破碎時才會發生。
●七十年代初期,美國的一所醫院裏來了一位印度的靈魂大師,名叫司米賴瑪,他在一連串著名的試驗當中,證實了他能夠用意志控制心跳的速度,從七十下升至三百下,遠超過一般人正常的率範圍。最重要的是,他的心最後變成了不規律的悸動,無法正常壓送出血液,如果是,一般人,這種心悸會引起心臟病或其他嚴重,甚至致命的毛病,每年都有數以萬計外表健康的人遭此不幸。
●改變意念即能改變身體.
●心臟細胞意識的喪失,這種意會的喪失並非局部,而是全身性的,病人本身已經和控制細胞的深層智慧失去了聯絡-細胞即是智慧的組織,存在或顯現於各層次之中。像瓦米賴瑪這樣的大師證明了我們的意識不是片段,也不會縮減。假如一個人能夠真正洞悉自己的本質,便能了解到,這一道智慧清流其實是起源於他自己,流經過他自己,也終於他自己。
●我們所以會變成疾病、衰老、死亡的受害者,完全是因為我們對自我的了解有缺失。喪失意識即是喪失智慧;喪失智慧即喪失對人體的指揮權,因為人體是智慧的最終產物。這套新理論最有價值的一點:若改變你的身體,先改變你的意識。任何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物,都是你看待自己的結果,有時你會認為不可思議,但卻由不得你不信。
●基於同理,動物學家也可以讓實驗室的老鼠因受到強大壓力而加速死衰老、生病、提早死亡。
●人類老化的歷史多半也與這種絕望的心理有關。我們害怕變老以後的醜態、疾病纏身及衰弱無能,全都是必然的現象,老年即代表無可避免的退化及虛弱。然而,現代社會已經對老年有新的體認,很多六十、七十歲的人都能保持四、五十歲的活力與健壯。
●物質只是空間與時間被拘留住的那一點,若完全用唯物論來看這個世界,就是太偏重於宇宙滯的那一部份。
●縱使你身體有固定的外貌,它的本質卻像一條河流,宛如赫塞小說裏所描述的美麗聖河。
你的身體是一條支持你生命的河流,然而它卻是麼謙卑、毫不起眼地逕自流著,重你必須坐下來聆聽,才能發覺駐留在你體內的宏大智慧。
●衰老好像正降臨在你身上,事實上,是你的身體自己學會衰老的,它是在執行你輸入給它的程式,它 是不知不覺被灌輸了一些連你自己都沒有發覺的想法和觀念。因此,徹底粉碎這堵頑固的唯物思想之牆,確是當務之急。----待續----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