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節佛風
此法主要在淨化脈、氣、明點,消業排濁。最適合在坐禪時先修此法或晚間入睡前修法。現代人生活忙碌,若無足夠時間坐禪,可藉助此法排掉一天的濁氣與穢氣。
九節佛風實際上只有三套動作和觀想,每套動作和觀想各反覆三次,以訓練修行者的意力和念力。
1.身具七支坐,觀想左中右三脈和面前白色明光。 2.由右鼻孔入,循右脈下,左脈上,從左鼻孔出。
3.由左鼻孔入,循左脈下,右脈上,從右鼻孔出。
4.由左右鼻孔入,循左右脈下,中脈上,再折回,從左右鼻孔出。
一、觀想方法:
- 兩手結手印(伸無名指,其餘四指彎曲)
- 觀自身通體透明,淨如水晶。
- 觀三脈管,直立並行,歷歷如見。 中脈:人身正中央,從頂輪直至臍下四指處(海底輪)。其色外白而內紅,整體遠觀成藍色。自性之所運行。
- 右入白光,左出黑氣
- 左入白光,右出黑氣
(過程觀白光、出氣觀黑氣)
- 雙入白光,雙出黑氣
左脈:上接左鼻孔,直上經腦際而下至臍下四指處與中脈會合呈白色。男性賀爾蒙之所運行。
右脈:上接右鼻孔直上經腦際而下至臍下四指處與中脈會合呈紅色。女性賀爾蒙之所運行。
在臍下四指處三脈會合成
承佛光明,化為白光,壅脈得通,垢氣得清,濁點得淨,無始罪業,化為黑氣,佛風掃蕩,隨風而出,散於風中。
三、注意要領:
- 初學者不能以意念控制左右鼻孔的呼吸,所以要用手按壓,但手的動作太多,反而會影響效果。
- 修習熟鍊之後,則可完全憑意念控制,而將手解放出來於臍下結成定印。
- 呼吸要慢、細、長。因為慢才能定心,才能自在,才能聚氣。細才能精細,才能輕逸,才能動靜隨意;長才能入靜,定能生靜,靜能生慧。
※坐禪注意事項:
- 打坐前請勿做激烈運動。
- 進食請再打坐前一個小時以上。
- 打坐場所力求不被干擾,並注意通風且空氣品質良好,但不宜在風口處,最忌腦後風。
- 切勿冷氣房打坐。
- 睡前打坐,排濁效果最佳。
- 初學者避開子(晚上11-1點)、午時(中午11-1點)。
- 若飲酒或性行為,須至少3小時以上才能打坐。
- 極端疲憊時不宜打坐(老參不受限)。
- 暴怒或情緒極度起伏時不宜打坐。
- 若能固定時段及地點打坐,將有加乘功效。
- 兩膝及兩肩不論天氣冷熱必須遮蓋,若受風寒極易重感冒。
- 宜著寬鬆衣褲,任何金屬物品如眼鏡、手錶,坐前應除下。
- 燈光宜溫和不宜太暗或太亮。
- 打完坐後不宜立即洗冷水澡。溫水為宜。
- 打完坐後喝些許溫開水有益健康,並降低火氣。
- 不論何種坐姿,兩坐間均要兩腳交換輪替,才能均衡支撐筋骨。
- 初學者宜短坐但多次,再逐漸增加每次上坐時間。
- 打完坐後流汗須立即擦乾,最好另換乾爽衣服。
※藏密中脈五氣與七支禪法之密切關聯
五氣住于中脈各脈輪附近,行七支禪坐可以控制五氣進入中脈,消除煩惱,有助開悟。
五氣顏色位置對應五大所生功能七支禪法消除煩惱上行氣 紅色 喉輪 火大 主出入息、飲
食、思維、聲音曲頸如鉤
下巴壓住喉結貪 遍行氣 白色 心輪左方
遍佈全身水大 行住坐臥
一切動作脊直肩張
隔膜放鬆癡 平行氣 深綠色 心輪前方 風大 主消化 丹田前結印 嗔 命根氣 藍色 海底輪 空大 生命之氣
持續壽命舌抵上顎
視覺集中慢 下行氣 黃色 海螺脈
(海底輪和密輪中間)地大 大小便 跏趺坐 疑
備註:
a:身傾右易增嗔恚
b:身傾左易增貪慾
c:身前俯易增愚癡+疑嫉
d:身後仰易增驕慢
※藏密脈輪系統
三大脈:
中間:中脈連結精細的生命能量。
左邊:白脈連結水分和血管。
右邊:紅脈連結血液和血管。
這三條主要經脈連結到全身七萬兩千條神祕的經脈。
三脈交會的位置就是五脈輪所在處,透過修行將此五脈輪完全打通,則可開發潛在本有的特殊能力。
五大脈輪:(1)頂輪:淨化身體所有惡業。(2)喉輪:淨化身心,轉變慾望。(3)心輪:見證心性光明,轉變憤怒。(4)海底輪:去我執而了悟。(5)密輪:去心靈之毒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